品“繁花”滋味 观人间烟火——“显微镜下看《繁花》”带你看懂热剧读懂原著

编辑:佚名 日期:2024-04-29 05:30 / 人气:

转自:上观新闻

□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

王家卫电视剧处女作《繁花》正在热播,这部改编自金宇澄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的作品,反映了改革开放背景下上海人的生存百态与奋斗历程,云集了众多的上海籍明星尤其是老戏骨,名导、明星自带流量,茅奖原著流量加持,收视热度持续高走,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年大戏。剧的热播带动了原著小说的热销,长江文艺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的《繁花:批注本》已印刷十万册。日前,其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“显微镜下看《繁花》”系列,结合《繁花:批注本》的大量批注,以编辑研读原著的角度,带领大家看懂热剧细节、读懂原著幽微。1月5日,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了“显微镜下看《繁花》”策划编辑吴蒙蒙和《繁花:批注本》责编梅若冰,带大家走近“繁花”,看懂热剧,读懂原著。

“显微镜”是沪上才子“批注”内核

记者:怎么想到要做“显微镜下看《繁花》”系列的?由剧的热播到书的热销,出版社还将有怎样的活动跟进?

吴蒙蒙:长江文艺出版社是在2023年出版的《繁花:批注本》,批注者是沪上才子沈宏非。我觉得这本批注本的内核之一,就是“显微镜”。这本书是做给《繁花》的忠实书迷们,也是做给对《繁花》有兴趣的所有人,大家希望更微观地,更“行家“地、多角度地去读小说《繁花》、看剧版《繁花》。长江文艺自媒体平台上的“显微镜看《繁花》”系列由此而生。

我们希望借由《繁花:批注本》这台“显微镜”,打通《繁花》与更多的读者和观众。不论他们是先看的小说还是先追的剧,都可以在《繁花:批注本》里找到更加微观、详实、有趣的注解。

接下来这个系列还会继续,其实没有特别系统的规划,衣食住行、社会风貌、人物解读等等,甚至一个地名,一句对白,都可以拿起“显微镜”来看。批注本里好玩的批注太多了,简直是取之不尽,如果需要的话,这个系列我可以一直做下去。

我们还做了读者每日打卡、转发赠书活动等等,我们的书友群里,大家一边追剧一边读《繁花:批注本》,每天都讨论得热火朝天。

记者:在“显微镜下”你想要“看”到怎样的《繁花》?将从哪些角度进行解读?后期有怎样的规划?

梅若冰:复古情怀:上海文化最鼎盛时期的风土人情、社会风貌,回忆当时生活状态,上海的发展沿革。

人物命运:阿宝、沪生、小毛到底经历了哪些心路历程,命运和性格、情感之间的关联。

女性角色:繁花中众多女性角色各自的身份定位和特点,蓓蒂、雪芝、李李、梅瑞、汪小姐、姝华、银凤等。电视剧塑造的人物和原著有一些差别。

吴蒙蒙:目前已经做了预告片角色解读、阿宝的腔调、沪语、时尚共四期,接下来,还会有美食、地理、阿宝的一天日程、盘点大家喜欢的“CP”等等。这个系列主打一个随性,可以做很多,谁让沈宏非沈爷的批注那么精彩呢!

吴蒙蒙

“沈批”升格《繁花》成3D版

记者:为什么要在“显微镜下”看呢?《繁花》原著及《繁花:批注本》各有哪些特质?对观众观影或读者阅读有何建议?

吴蒙蒙:说到“显微镜下”看,我觉得这首先是区别于短视频速食文化的另一个趋势。现在能够静下心来读小说的读者也好,看长视频的观众也好,大趋势是“求精”,于是才有了“显微镜”和“列文虎克”这些词和现象。

其次,读《繁花》原著和看剧版《繁花》,都绝对需要“列文虎克”精神。小说《繁花》是多线叙事,在上世纪60年代和上世纪90年代之间来回跳跃,且人物繁多,阅读的时候需要经常回溯人物关系,像闯迷宫也像寻宝。用读者的话说:它的魅力可能就在于一个“乱”。剧版呢,也用了很多插叙,台词密集,沪语对白。所以只有用“显微镜”看,才能“求精”。

最后,《繁花》原著有上千处“不响”,“不响”是留白,给了大家很大的解读空间。《繁花:批注本》是响《繁花》之不响。就如评论家毛尖所说:老金不响,全凭沈爷做主。批注版的落点,和原著的焦点,有重合也有参差。金宇澄笔下那些很容易被普通读者走马过去的衣、食、住、行,被沈宏非加强出来后,就有了复调的意思,“食色交融的批注和老金的原文辉映成趣,直接把《繁花》升格成了3D版。”

梅若冰:原著是最原汁原味的小说。批注本最大的特色在于批注,沈宏非是上海的专栏作家,对海派文化非常熟悉,《繁花》原著小说可以称作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、九十年代的上海文化史,沈宏非对原著中涉及的诸多文化细节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注解。另外,原著的人物塑造、情节推动也非常耐人寻味,原著中还有不少彩蛋、读者评论等,批注中都有涉及。批注的加入,让原著内容更加丰富,沈宏非老师的创作方式非常有个人特色,只读批注也很有趣味。还有很值得一提的是批注本的排版,横排长篇小说做批注本的难度很大,我们邀请了著名设计师姜庆共老师担纲排版设计,姜老师完美实现了批注和原文的结合,我们也郑重地为他在封面上署名。

吴蒙蒙:对观众和读者的建议不敢说,就是不论看剧还是看原著,有想进一步了解的细节,有“不响”之处给自己看懵了的,喜欢或不喜欢剧版《繁花》的,都可以在批注本里找答案、找共鸣。读了批注本,你就是最懂《繁花》的行家。

梅若冰

生命力无限经典魅力延续

记者:请简单谈谈你对电视剧《繁花》的观感,在你看来,剧与书有怎样的不同?原著中1500多个“不响”是为特色,在书中有何意义或作用?在剧中是如何呈现的?

吴蒙蒙:我个人还是很喜欢剧版《繁花》的。我以前是做电视剧策划的,我觉得《繁花》原著的改剧难度很大。电视剧需要更加跌宕起伏和集中的情节,这是难点一;原著里的上海腔调如何影像化,这是难点二。电视剧是通俗文化,还需要所谓的短时“爆点”。所以叙事的方式肯定是有区别的。

梅若冰:“不响”在沪语中的意思是沉默、不出声,1500个“不响”是《繁花》的灵魂所在。《繁花》开篇:“上帝不响,像一切全由我定”,人物的命运就像枝枝蔓蔓的繁花不断生长,原著中的“不响”,就像图画中的留白,空出来的位置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,每个“不响”的背后都有无穷的“响”,推动情节的发展。批注本“响”作者之“不响”,作者在小说中不便响的部分,由批者来“响”,批注和原著两相呼应。电视剧剧情呈现的部分,恰恰是原著小说没有明确的部分,阿宝在商界如何叱咤风云、和几个主要人物的情感纠葛,同样“响”了作者的“不响”,也可以作为原著“不响”部分的补充。

记者:请介绍一下你“显微镜下看《繁花》”,最大的感触是什么?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方面?

梅若冰:一是,沈宏非老师真的对海派文化的衣食住行了如指掌,不管提到什么,都能如数家珍,尤其是美食。沈老师是上海有名的美食家,甚至在至真园最重要的一次聚餐中,还贡献了菜单(P569“本埠吃客沈爷拟定”),可以说是作者和批者最重要的一次联动。

二是,有很多之前不太理解的情节,在批注下看得清清楚楚,比如蓓蒂和阿婆命运的结局(P260)、对阿宝的影响,还有姝华给沪生的信(P302),经过批注的解读以后有了一番新的理解。

记者:“显微镜下看《繁花》”目前已推出四期,效果如何?有怎样的反馈?作为内容输出方,你有怎样的期望或心得?

吴蒙蒙:等剧播完了,拿显微镜看《繁花》的朋友们依然会在,经典的魅力会一直延续,《繁花》的生命力是无限的。我期望还是时不时出一期,从各个角度入手,让沈爷妙趣横生的批注一直陪伴大家。也祝大家新的一年,繁花似锦。

记者手记:

流量为王的时代,书与剧的联动、互相借势本是应有之义,诚如《狂飙》《我是余欢水》《欢迎来到麦乐村》等现象级书与剧的操作,原著粉争相看剧,剧迷转而购书,正是一种观众和读者、投资方和出版社都爱看到的双向奔赴。想来《繁花》亦如是。

电视剧《繁花》自2023年12月27日开始热播,原著小说《繁花》(上海文艺出版社)及《繁花:批注本》(长江文艺出版社)均热销甚至一度脱销,正可见一斑。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小编们在其公号上以“显微镜下”的角度切入,细读沈宏非批注版本《繁花》,兼具可读性与服务性,这种观影、阅读引导不啻流量时代的附加值,并实现了进一步引流,可谓巧思妙笔。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现在致电 13988889999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

平台注册入口